内外因素交加之下,2025年对于拼多多而言,可能会是一个决定未来兴衰的关键拐点。
高速发展了近十年的拼多多,现在到了补课阶段★◆■,也是其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修课◆◆。
近日,特朗普政府取消对来自中国的小额进口商品关税待遇受到广泛关注,具体涉及三个方面:
例如平台上商品质量参差不齐,虽然低价很吸引人,但部分商品质量被消费者吐槽难以保障◆■★◆。消费者可能买到质量并不合格或与宣传描述不符的商品,如电子产品、生活用品、食品等存在功能缺陷、材质不佳◆★★◆■、食品安全等问题。
最招人厌烦的可能是拼多多式营销,其平台上线的砍价★■◆■、助力类活动为拉拢更多用户参与,需要不断邀请好友帮忙“砍■◆◆★◆◆”一刀★◆◆★■■,成为朋友圈一大营销诟病◆◆★■,且很多活动存在难度高、永远差◆◆“最后一刀■★★■■★” 等情况,让不少消费者感觉被捉弄,浪费时间和精力。
3、承运人相关要求:这些邮件的承运人必须向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报告装运细节详情,维持国际承运人保证金以确保关税支付,并按照规定的时间表将关税汇至CBP。CBP可能会要求任何邮寄包裹以正式方式报关,而不是执行特定的关税。
新政实施后,拼多多单包裹可能需缴纳10%-25%的关税■★◆,以Temu美国订单均价30美元计算,成本将增加3-7.5美元,可能会吞噬其30%的毛利★■★,与亚马逊等美国本土平台价差缩小后也会大大削弱消费者吸引力;此外,新的承运要求进一步增加物流复杂度和成本,可能导致清关时间延长至3-5天,导致消费者体验下降,部分订单可能会流失转向本地电商平台;新规还要求平台向海关提供全链路数据,Temu可能还需要投入大笔资金成本升级数据系统并进行模式变革,应对潜在的税务稽查风险。
在今年3月份,2024年全年报公布后的股东电话会议讨论中,拼多多高管释放了很多转型变革信号,平台生态高质量发展成为继数年野蛮生长后的下一步发展主线,这涉及到供应链、供给侧以及物流体系的深刻转型,也需要设法吸引更多新质商家和高品质产品。
对于国内电商生态◆■★■■◆,拼多多的影响也喜忧参半,带给行业更多的是关于消费者、商家与平台之间三角关系的重新审视。
国内主要电商平台如京东■★★■◆、天猫■★■★、唯品会、网易严选等都有着自营业务托底支撑,拼多多旗下的多多买菜其实也采用了类自营业务模式来对商品选品、定价、质量检测、物流配送等环节进行把控★■★◆,主站会不会重拾相对难搞的自营业务和商品销售版块成为一个关键选择。
1、免税待遇取消范围■◆:来自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的价值在800美元或以下、符合最低限度豁免条件的进口货物★★;
从2022年开始,拼多多对商品销售进行了压缩,其广告收入达到1029.3 亿元★◆■,占营收的78■◆■.8%;佣金收入276.3亿元◆■★★◆◆,占营收的21■■★■★★.2%;商品销售收入占比降至极低水平。
过去五年,拼多多的营收主要来源于在线营销服务(广告收入)★■★■★、交易服务(佣金收入)以及曾经的商品销售,但在如今的业务模式下,商品销售收入早已不见踪影。
但放在当前的国际关系背景之下,Temu遇到了跟TikTok类似的问题,来自美国的政策扼制■★◆★■★。
自2025年5月2日起,美国特朗普政府取消对来自中国的小额进口商品的免税待遇■■★■◆◆,剑指在美国市场凶猛冲杀的中国电商公司,拼多多旗下跨境电商平台Temu首当其冲,而据分析,Temu近几年发展壮大已成为拼多多收入的重要来源★■★,这个新生的业务增长极正面临被打击和萎缩风险。
重心转向别的市场是Temu的新选择,据荷兰电商研究机构Emerce在2025年4月发布的报告显示,Temu通过商业模式转型■■◆★,预计其欧洲市场份额将达35%-40%,成为北美之外的另一大市场,但在美国政策风向的影响下★◆◆■,消费潜力比较大的欧洲市场也在做出近一步政策保护行为,如欧盟委员会在2025年1月份就对跨境电商平台增值税政策进行调整,冲击了其低价策略,短期内想要补齐美国市场缺口也挑战重重。
如果在海外◆◆★“再造”拼多多神话的理想破灭★■,重心回归国内市场进行高质量转型发展的竞争业态已然十分激烈★★,来自阿里系、京东★◆、抖音等平台近些年都在布局低价竞争策略挤压拼多多市场空间,在用户规模逼近天花板的情况下,拼多多后续增长需要更多依赖客单价和消费频次的持续提升★◆◆◆★,难度系数今非昔比。
多种因素综合之下,拼多多的平台形象并没有在商家或消费者端留下太多好印象★■■★◆,如今想从◆★★“低价低质内卷■◆” 转向 ■◆◆“新质高质竞争”的改革难度,其实要比其他电商平台挑战更大,但长期积弊太多改革又十分迫切■◆■★。
企业在发展形势进入不利阶段时,试错的成本和代价往往也会更高■◆。就近十年的商业成就而言,拼多多的发展很神速也很成功,但真正的考验,或许从当下才刚刚开始。
据市场情报公司SensorTower的评估,从4月开始★■◆★■◆,Temu在Facebook、Instagram、TikTok、Snap、X和YouTube上的每日美国广告支出比之前30天平均每日支出少了31%■★■★◆。由于没有持续加强的广告投放◆■■■,Temu应用程序也跌出了美国移动应用程序下载量前十榜单,App Store排名从前几名跌至50位以后★■◆。
Temu在海外复刻了拼多多式的迅猛打法◆★■★■■,以低价折扣商品和全面铺开的营销广告抢占用户心智,在美国热度最高的超级碗广告时段都投放了广告■◆★◆■■,带来十分可观的前期市场成效。
声明:本文仅作为知识分享,只为传递更多信息■★◆★■■!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人据此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数据显示★◆,2024年,拼多多活跃用户超过9亿,年活跃买家已近10亿,渗透率达90%以上,接近国内网购用户总量上限,2024年其营收达到3938.36亿元,同比增长59%;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1124.35亿元★◆■◆,同比增长87%。
财报数据显示,2020年,拼多多广告收入增长至479.5亿元,占营收的比例为80◆◆■★.6%;佣金★■◆、商品销售业务营收双双接近58亿元,合计占营收的19■◆.4%。
最新的消息称★★◆■,Temu美国站自2025年4月30日起全面终止全托管模式,其美国订单现在将从美国当地仓库发货,平台将重点转向招募美国本土卖家。Temu推出 “半托管模式”应对,将部分商品提前囤至美国海外仓(货值提升至800美元以上以规避新规)◆■■★★◆,但需承担更高的仓储费用和供应链管理压力。
2021年,拼多多广告收入攀升到725.6亿元★★■,占营收的84.9%★◆◆■◆;商品销售收入达到峰值72.5亿元,占营收的7.7%;佣金收入141亿元,占营收的15.1%。
这份放在一般公司算是优秀级别的成绩单,对于拼多多而言,却折射出了业务波动风险和净利润增速放缓的趋势。
从2015年产品上线开始,在阿里和京东两大电商巨头眼皮子底下,拼多多靠低价拼团模式吃透了消费降级和下沉市场红利,一路狂奔崛起,堪称是电商圈的奇迹。
对于消费者而言,虽然 “仅退款” 初衷是为保护消费者权益★◆★◆■◆,但在实际执行中◆◆■■◆,由于平台缺乏完善的信用体系与管理机制★◆,恶意用户和不良商家未得到有效惩戒,造成诚信消费者和 “羊毛党■◆◆” 混杂,这不仅使商家对消费者产生不信任,部分商家还选择提高商品价格以弥补潜在损失或者陷入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甚至出现劣质商品驱逐优质商品的不良现象■★◆,最终反而损害了更广大消费者的利益。
对于国内主站业务而言,拼多多近几年和下一步的营收来源变化非常值得关注。如果单从营收构成的角度看,拼多多这家公司的互联网“中介◆★★■”属性要比电商平台属性更强★■■◆■★。
相关分析数据显示■◆■★■■,2024年,Temu已连续第二年成为美国应用商店中下载量最高的应用,一度超过了火爆的TikTok,两年时间砍下美国零售市场超17%的份额■■■★★,让亚马逊、塔吉特和沃尔玛等大型零售商措手不及。在互联网领域◆★★■,美国人逃不开Temu在Facebook◆■■★■、Instagram和谷歌搜索上铺天盖地的互联网广告■★★◆★,据伯恩斯坦研究公司估计◆■◆★,Temu一年在营销方面的花费在20-30亿美元,这也让美国成为Temu目前最大单一市场,贡献了约60%的销售额和集团近三成收入★◆■★。
尽管各位高管们声称改革已经取得不错成效,但放在当下中国各大电商平台饱和攻势之下■◆★■,从自营模式★★■★■、品质把控、物流效率和性价比战争都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增长速度预期收缩放缓的情况下■★■★,回过头来发力进行高质量变革的拼多多显得有点被动,能否成功打造出新的国内市场增长极仍需时间来验证。
这对于依赖美国★■◆★■◆“小额豁免” 政策★◆◆★,通过低价包邮模式冲杀市场的拼多多而言是个打击,2024年★◆■★■,有超过13■■■★.6亿件包裹依据这一免税政策进入美国市场,Temu便是主要平台之一。
全托管转半托管后★◆■◆★,虽然平台佣金比例也降低了,但卖家需自行承担库存积压风险,同时半托管的资金流转周期分为采购备货(约60天)和尾程物流(约15天),卖家需要合理规划现金流以规避风险。
对于商家而言,部分恶意消费者滥用 “仅退款★◆■” 规则■■■★,出现 “白嫖■■◆■★”◆■■★◆◆“恶意索赔” 等行为◆■■★★,导致商家面临货款两空的局面■★,增加了中小商家运营资金压力,而作为平台方的拼多多则能借“仅退款”模式将假货责任风险更多转嫁给商家,利用 ■★“仅退款” 机制规避自身平台的监管压力,减轻对商品质量前端把控与售后处理的运营负担■◆■■◆◆。
原因在于,粗放的◆■★“仅退款■■★” 模式打破了电商平台商家与消费者利益的平衡性,短期的激进策略被实践证明并不科学,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与◆◆★■◆★“仅退款”相关的投诉超24万条■◆,既有用户投诉商家,也有商家投诉平台,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恶性循环■★■★★。
从2021年起★★◆■◆,随着用户规模增速放缓,拼多多就开始探索新的需求场景及模式★◆◆■,如2020年8月上线社区团购业务 ■★◆◆◆★“多多买菜” ,2022年9月开启跨境业务Temu,不断拓展业务边界,以寻求新的增长曲线。
据了解,拼多多在2023年拓展自营业务时,曾引发不少中小商家对平台规则不满,遭到商家们对自营店的一度引发■◆★★◆“炸店”风波,后来拼多多核心市场定位更倾向于成为撮合买家和卖家的电商平台,★★◆◆■“中介◆★★◆■”作用属性更强,通过提升服务能力、优化交易环境等方式★■,促进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易,从而获得丰厚的广告收入和佣金收入。
失去了先前的税收利好因素, Temu可能还需补贴关税差额以维系低价竞争优势◆★★,若日单量按500万件算,每单补贴3美元,日均烧钱就得1500万美元,造成营运压力进一步加大,收窄盈利水平。
为了吸引和留住价格敏感型消费者,快速扩大用户规模并促进下单操作,同时推动商家改进产品与服务品质,2021年★◆■■◆,拼多多在业内率先推出 ■◆◆★★◆“仅退款” 服务竞争策略,也带动了淘宝、抖音、京东等平台纷纷跟进,但为时四年的■◆■■★■“仅退款■■◆★◆■”模式在今年4月份最终以被行业全面取消淘汰落下帷幕。
外部风险因素和内部转型改革的交织可能对拼多多今年的营收◆◆■◆、盈利能力造成震荡冲击◆■■。
到2023年,商品销售收入销声匿迹■■◆■■,2024年,佣金收入(1959 亿元)与广告收入(1979亿元)平分秋色■★◆★,成为营收增长的两大核心驱动力◆★■■◆。
2、关税征收标准方面,国际邮政网络以外方式寄送:需缴纳所有适用关税◆★★◆■◆,并按照适用的入境和付款程序缴纳;通过国际邮政网络发送■★■◆◆:需缴纳其价值30%或每件25美元的关税★■■★★◆,2025年6月1日后增至每件50美元,这将取代任何其他关税◆◆★★,包括先前命令规定的关税◆◆;